第159节(1 / 2)

是两者取一,还是两者皆是?

太上皇后眼珠子一转,立刻明白了。

她笑笑,道:“看起来,这个严婕妤还真有个了不得的娘家!”

语气没有任何的别不对劲,用词也不会让人觉得意外,但是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人清清楚楚地感受到,严家和这个严婕妤,已经碍了太上皇后的眼。

周德妃想了想,也道:“娘娘,臣妾听说,这个养殖珍珠的法子还是皇后娘娘想出来的呢。哎呦呦,若是以后这珍珠可以用养殖的法子,那珍珠就不再是一珠一命,臣妾也能够安心戴着了。”

吴贤妃这才恍然大悟,连忙跟着说贾琰的好话。

太上皇后便道:“皇后是好的,这本宫知道。可是皇后好,却不等于皇后的娘家也没有问题。唉!包括前头的元皇后也是,她也是样样都好,就是娘家不行。皇后也是。承恩公,……”

说着太上皇后也跟着摇了摇头。

竺贵人这才开口道:“关于这个,臣妾也佩服皇后娘娘呢。”

太上皇后道:“哦?说来听听。”

竺贵人道:“娘娘,承恩公府出孝也快半年了,论理,就冲着国舅爷在岭南立下的功劳,冲着皇后娘娘的面子,吏部的人只怕早就准备好了位置,就等着国舅爷出孝补缺了呢。可国舅爷至今都在家,只是上次进宫,万岁夸赞,还留着他在勤政殿用膳,之后还赏了个双份儿,别的就没了。臣妾想来想去,也只有皇后娘娘在万岁跟前拦着了,因此国舅爷才没有补缺。就是不知道臣妾猜得对不对。”

贾琰深深地看了竺贵人一眼,道:“贵人果然聪明。不错,本宫的确恳求了万岁,只给哥哥厚禄,不予任何官职。”

竺贵人原本以为,这是皇帝的意思,贾琰最多也只是保持了沉默和顺从而已,她万万没想到,还真的是贾琰的意思,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这位皇后,竟然真的压制娘家?

太上皇后也忍不住道:“皇后,你这样,对国舅爷是不是太过严格了?他固然在女色上的运气有些不好,可是,你作为妹妹,拦着他的前程……”

贾琰笑道:“母后,当年儿臣的父亲在的时候,也不曾领着任何的官职,却经营出了偌大的家业。到如今,这份家业,可以说,若是没有个人镇守着,怕是会影响到晋中、豫州等地的安定。家兄也许在女色上比较糊涂,心软,耳根子更软,可是他料理这个的本事却是有的。当年家父在世的时候也是如此。当年家父其实也可以靠着自己的本事领了官职,显示自己的才能的同时也能够让以前看不起他老人家的人彻彻底底地闭嘴。可家父最后还是选择留在了家里,这其中,固然有把机会留给儿女的意思,可又何尝不是因为这晋中和豫州的安定极其重要?如今,家兄不过是完成家父的遗愿而已。”

既然贾赦都可以在家里窝上一二十年,那贾琏为什么不能为贾赦守好这份家业?

贾家是一个愚孝之家。孝道,一直是这个家族的行事法则。孝道在这个家族很多时候都是无往不利的。然后皇帝跟贾琏说两句话,表示一下对贾琏的信任,然后重复一下贾氏一族现在的家业对国家的重要性,然后强调一下他这个掌舵人的意义,保管贾琏屁颠屁颠地守在贾家亲自打理家业外带培养子孙。

听见贾琰这么说,太上皇后这才点头。

“原来如此。不错,庆荣侯府的家当的确很多。能跟你娘家相比的,也就澈儿媳妇了。对了,现在要说林家了。林家这个哥儿身子可好?”

贾琰笑道:“回母后,烯哥儿身子好着呢。不止是他,就是他娘澈儿媳妇,如今也怀上了。”

“这是她第三胎吧?”

“是。”@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听见皇后这么说,太上皇后不觉心动了。

贾琰和林黛玉两个,无论哪一个,都是父亲的老来女,原本皇帝想迎娶贾琰为皇后的时候,太上皇后是反对的,因为她担心贾琰不会生养,可是想不到,贾琰竟然是个极有子孙缘的。进宫之后,接连四胎,竟然让她生了六个孩子出来。

还有林黛玉也是,贾敏生她的时候,都是半截身子在黄土里面了,她结婚之后,竟然子孙也不少!

贾琰的女儿,太上皇后不敢奢望,但是林黛玉的女儿,总可以嫁到她的娘家去了吧?别的不说,她自己也是父母的老来女,年轻的时候做了姐姐的替补,一辈子都没能拥有自己的孩子。那些年,如果不是她三嫂定时来看她,宽慰她,她怕是早就疯了。只是她三嫂去得早,三哥回头就再娶了,这个继室对三嫂的几个孩子也平平,如今,三嫂这一支,竟然只剩下了一个小孙孙并两个小孙女跟着寡母过日子了!

太上皇后盘算着,如果是贾琰的女儿,她肯定是做不了主的。可如果是林黛玉的女儿,也许她能够做个媒?

太上皇后算了算自己的年纪,不觉有些泄气。

这个林氏还没有生下女儿呢。

想到这里,太上皇后就忍不住想起贾琰的另一个妹妹。这姑娘的运气不大好,先因为父孝给耽搁了,然后守了望门寡,之后又因为亲哥哥的丧,婚事又耽误了下来。自己三嫂有个外孙,好像已经考中了举人,正在准备考进士。之前也定过一门亲,不过,好像那姑娘没等到未婚夫迎娶,就一病没了?

太上皇后就想着,能不能把贾琰的这个妹妹聘给自己这个侄外孙呢?

就是,这门庭差了一点。不过,这位贾四姑娘似乎年纪不小了,条件放宽一点,也可以接受?

太上皇后决定,等回头让夏太监跟贾琰探探口风。

第271章

三年, 不, 应该说两年零九个月时间, 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别的不说, 就说贾家, 贾珍贾赦贾母, 接连三桩丧事,也许贾芸这种跟宗族嫡支比较远的不受妨碍,但是,贾琏贾蓉贾蔷三个都回家丁忧去了,而且他们都是三年, 至于贾菖贾菱这些人呢, 都还没有爬上来。@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如此一来,看起来贾家在官场上就没有人了。

三年丁忧一满,就贾蓉一个,借了恪静郡主的光, 补了缺,可贾琏跟贾蔷两个, 还都在等缺呢。贾琏也许不够聪明,可皇帝都亲自把他叫到跟前跟他强调了他手里的东西的重要性,而邢夫人在服丧守孝期间也跟他说过几次贾赦的遗愿,加上他身上有爵位, 儿子们的前程不用愁,就是考不中进士, 考中了举人乃至是秀才都行,他也就老老实实地在家料理庶务了。

而贾琮,出了孝,考中了举人,他也不往上考了,直接去了家学做了先生,教导家学里的蒙童。还有贾蔷,也在家学里面做了先生,除了教授算学之外,还会给那些好苗子讲些实务,总之,都是用得上的。

从这方面来说,皇后贾琰这边的势力似乎是消减得非常厉害。可有心人却注意到,张家出山了。

这张钊只是第一个,但是跟在他身后出山的是张焕之,他直接出任了明州知府,曾经被倭寇占领的海上明珠双屿港很快就被大晋收回,并且成为大晋、东瀛和琉球之间的中转站。

这里张钊才在琼州做了一点成绩出来,太上皇和皇帝刚刚盘算着招安徐少钦,那边张焕之就把徐少钦给抓住送到京师来了。

跟着这个徐少钦一起送到京师的,还有张焕之扫平徐少钦的老窝,抄来的大笔金银珠宝——大约是徐少钦老窝里的财产的三分之一,另外的三分之二,一半分给了将士们,就是战死的士兵们也得到了大笔的抚恤金,一半则拥在了明州的建设,尤其是海港建设上。

当时贾琰刚刚收到尤氏的信,请示惜春的婚事。当年贾敬没的时候,惜春守了三年父孝,结果未婚夫没得不是时候,又为未婚夫守了三年,然后哥哥没了。因为上面已经没了正经的长辈,尤氏不可能在自己身上有丧的时候给惜春操持这个,庆荣侯府里跟着没了国丈,这才使得惜春耽搁到了今天。

今年惜春已经二十五岁了,她自己也说,她自己怕是没有嫁人的福分,因此早就穿上了百衲衣,收起了所有的锦衣华服、金玉首饰,明明正在女人颜色正好混杂了青涩和娇艳的年岁,却一如出家人。

惜春从来是个主意大的,尤氏又是没有生养过的继室嫂子,哪里敢做这个小姑子的主儿。既然惜春自己不愿意将就,尤氏自然是不敢开口的。

尤氏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大不了,家里养这个小姑子一辈子。别说宁国府本来就应该给惜春一份嫁妆,就是没有宁国府的这份嫁妆,惜春也有母亲当年的陪嫁和父亲贾敬留给她的私房,她一个人的吃喝花用却是够的。

可是如今是太上皇后的娘家为他们家嫡出的哥儿求娶惜春,甚至连太上皇后身边的夏公公都登门过一次,尤氏可不是只有来请示贾琰的份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