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迅速地瞟了一眼贾琰,低下了头,却不知道自己的小动作被人看了个清清楚楚。
宁寿宫的花园是不大,却异常精致。宫里无论如何裁减,都不会减了宁寿宫的份例,因此,宁寿宫一年四季都是繁花似锦,到了春日里,更甚。
因为太上皇之故,宁寿宫花园各处的小径都重新修缮过了,一色的青石板,铺得极其平整,可以让太上皇的轮椅轻松地在花间穿行。
太上皇指着前方怒放的荼蘼道:“朕记得皇后的窗前就有这一树荼蘼,皇后在窗下写字的时候,这花瓣会飘落在纸上。”
贾琰道:“是啊,清凉殿的荼蘼是六宫里面开得最好的。”
“咦?难道不是开在你的窗前吗?”
贾琰道:“我又不是姐姐,喜欢在窗下写字。比起在练字,我更喜欢在御花园里逛,要不就是看话本游记之类的闲书。”
“想不到皇后还喜欢看话本?朕记得皇后并不喜欢听戏。”
“是不喜欢啊。宫里的戏曲来来去去就那么几出,都是歌功颂德的玩意儿。外头的戏曲,都是一些无聊文人编出来的才子佳人,就跟我娘家祖母当年说过的那样,”说着,贾琰就学气了贾母的口气::“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说得太上皇也笑了起来:“皇后还是老样子。一点都没变。皇儿,你不知道,当年你母后才十三四岁吧,有一次朕去拜访国丈,顺便见了你母后,你知道你母后是怎么是怎么说的吗?”
皇帝道:“回父皇,儿臣不知。”
“你母后说,朕在宫里睡别的女人,她不管,但是,她的屋子,她自己要睡的,要朕别在她的屋子里宠幸别人。”
后面的皇后听说,都惊呆了。
她可是很清楚的,当年贾琰接受皇家礼聘的时候,预定的不过是六妃之一的淑妃之位,上面还有贵人贵妃贵嫔三夫人压着,更别说,当时她还没有进宫呢!
贾琰道:“您怎么不说,我还说过,我不会把自己的姐姐妹妹介绍给您。更不会把自己身边的丫头宫女塞给您呢?”
太上皇微微一笑,拉着贾琰的手,道:“是啊。朕就是中意你这一点。”
作为一国之君,即便很长一段时间手里没有什么权,可是他毕竟是一国之君,他身边也从来不缺女人,更不缺想往他身边塞女人的人。当年孟皇后就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情,固然是因为孟皇后无子也坏了身子,可是对于太上皇来说,孟皇后此举,也确实有失庄重,也失去了太上皇对她的信任。
就是竺太贵人当年,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也曾经打过让身边的人服侍太上皇的主意。
也就是因为这样,孟皇后去世之后,太上皇就第一时间想到了贾琰。
当时提出贾家的女儿不利生养——最好的证明就是贾敏,出嫁一二十年,都到了绝信之期,才先开花后结果生了一儿一女,儿子还没有养大——可是当时还是皇帝的太上皇觉得,身为一国之母,皇后不是皇家的生育工具,还必须要有足够的气量。孟皇后让宫女侍奉君王,又何尝不是担心那些出身高贵的妃子生育之后,威胁到她的地位呢?@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但是,皇子的教养关系到国祚,岂能因为一个女子的私心而废?
所以,太上皇选择了贾琰。因为贾琰说过,宫里有的是礼聘进宫的妃子,不需要他将就宫女侍婢。
而后来,贾琰进宫之后,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只要有需要,贾琰就直接动用中宫笺表,从官宦千金、世家名媛之中公开拣择妃嫔。
太上皇中意贾琰,因为贾琰在皇后这个位置上做得极好。对比之下,为皇家开枝散叶,倒成了其次。如果贾琰当年没有早早怀孕,太上皇也许就会在独宠贾琰一年之后,开始恩泽后宫了。可是贾琰早早地怀孕,证明了自己的生育能力没有问题,太上皇就决定只宠贾琰一个了。因为一个出色有气量的皇后,生下的皇子,绝对是不同的。而事实也证明了,太上皇的选择没有错。
当然,这些话,太上皇当然不能直说。
太上皇不能直说,可是不等于说皇帝就听不懂了。
想到父亲到了这个时候还担心着自己,担心着这个国家,皇帝满腹心酸。父亲说的是自己跟母亲当年的旧事,又何尝不是在提点自己呢?
皇帝就这样,满腹心酸,却依旧面带微笑,推着轮椅,一路听着父母斗嘴,说着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
有那么一刻,皇帝是羡慕的,他羡慕父亲遇到了母亲。但是他也知道,各人有各人的际遇,不能强求,只能顺势而为。
就这样,在儿子儿媳和四位重臣的陪同下,太上皇赏玩了大半个宁寿宫花园,然后,让儿子把轮椅推到了那层层叠叠宛如华盖一般的柘树下,就着树荫纳凉。任谁看见太上皇手搭在妻子的肩头面带微笑地小憩都会不忍打扰。
如果不是左相发现不对,试了一下太上皇的鼻息,只怕都发现不了太上皇已经走了。
是的,曾经在仁宗皇帝的阴影下极力挣扎的半辈子,后半辈子又中了毒不能理事多年来一直缠绵病榻的太上皇终于走了,在妻儿的陪伴下静静地走了。
而太上皇后贾琰则跟当初一样,趴在太上皇的膝盖上,好似睡着了一般。
一直跪在后面的贾琏听说太上皇走了,连忙冲上来,结果才扶住妹妹,就发现妹妹的体温高得惊人。
宁寿宫再度陷入了兵荒马乱,皇帝几乎是尖叫着道:“快!御医!母后如果出了事儿,看朕不把你们满门抄斩!”@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皇帝一面让人举哀,一面让人把贾琰抱进寝殿。
他已经失去了父亲,不能再失去母亲。
至于皇后,在这一片兵荒马乱之中却注意到,不知何时,以她的儿子为首,几位小皇子都到了,远远地跪在游廊下。更远一点的地方,皇帝的妃嫔们正往下摘首饰,任由头发披散下来,然后才跟着跪下。
看着还戴着金冠的儿子,再看看散了头发趴在地上的二皇子和还在奶娘手里抱着的三皇子四皇子,睁着懵懂的眼睛却也散了头发,冯皇后猛地打了个冷战。
第317章
贾琰这一病, 病况很不好。可是她醒来之后, 却还是硬撑着, 去给丈夫守灵。由礼部拟定,皇帝钦定, 太上皇的庙号为孝, 是为孝宗皇帝, 不过,谥号的核心却是文。因为太上皇在登基之处被孝道牵制,导致大权一度被当年的仁宗皇帝把持,一国二主,给朝廷的政令带来了很多麻烦。但是从总体来说, 太上皇虽然性格偏软却依旧是一位明君贤主。
太上皇停灵九九八十一日, 然后移往梓宫,等待下葬。
太上皇出殡之后,贾琰再也支撑不住,又病了一场, 连皇帝都一度停了朝会,亲自为母亲侍奉汤药, 以至于这一年,宫里连重阳节都没能好生庆祝。
皇帝尚且如此,更别说贾琰的其余几个儿女了,几乎都住在了宁寿宫里, 生怕刚没了父亲就要送走母亲。
不过,御医医术精湛, 贾琰的年纪也不算大,太医院上上下下齐心协力,总算是把贾琰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只不过,经了这么一场,贾琰原来满头乌发,如今这鬓角也出现了斑斑点点。
这日,贾琰的精神好些了,把皇帝叫到床前,说出了自己的决定:“我打算搬到夏宫去住。”
皇帝立刻道:“母后,您尚未痊愈,何不在宫里好生将养?夏宫虽然好,可是那里水多,最是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