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节(1 / 2)

六零年代好家庭 桃花露 2239 字 12小时前

他们食堂已经集中在周诚志家外墙那里,并排好几个锅灶,泥蛋儿和彩霞几个在烧火。

吴美英几个正安慰张翠花呢,“二婶子别和那些人一般见识,真是喂不熟的白眼狼。”

张翠花暴脾气骂完人就拉倒,她只要王连花别再仗着可怜兮兮的来烦人就行,孙玉娟是不敢到她跟前来的。

她道:“别这样说,咱们不能伤和气,一个队的还得一起收粮食呢。”

有事儿就当面解决,解决之后背后不搞小动作,哪怕老死不相往来也不背后扔石头。

这也是张翠花的原则。

莫茹走过来,笑道:“娘说的对,咱不能让那些人看热闹。”说的是三队四队那些。

吴美英等人也纷纷打住话头,说秋收的事儿。

这时候秫秫、大豆、谷子已经都收回场里,大豆、谷子已经晒干直接人拉着碌碡脱粒,再度晒干以后入仓。而秫秫和黍子只能刮不能压,晒干了就垛起来慢慢脱粒。

这时候棉花已经开得很热闹,需要加派人手去拾棉花。

吴美英欢喜道:“因为妮儿的功劳,今年这棉花也大丰收啊,看着地里棉桃儿嘟噜嘟噜的,真是欢喜人呢。”

众人纷纷说是,今年看来能分两斤棉花絮棉衣。

冬天要来了,谁家都缺棉花,很多人家老人孩子都没棉裤,冬天只能躲在炕上不得出门。

一听说拾棉花,莫茹眼睛一亮,拾棉花她和拿虫子一样有优势啊。

“娘,那我白天去拾棉花,晚上帮忙运棒子吧。”

说实话她还是娇气一些,钻玉米地掰棒子,抡大撅头刨地瓜,她没有那个力气啊。

但是拾棉花她拿手啊,手放上一下子就可以收进去,比别人快多了。

这棉花一旦开了,那真的很快,密密麻麻的一夜之间就一片雪白。要是不赶紧拾回来,刮风吹满地,下雨直接烂,所以一旦棉花大批量开放,也在抢收之列。

毕竟任务繁重呢,谁都不敢轻视。

张翠花道:“拾棉花不轻快,你行吗?”拾棉花弯腰很累人的,她原本想让莫茹继续在场里脱离晒粮食的。

场里不离人,天天都有脱粒晒粮食的,毕竟脱粒后还得拉倒碾子上推磨,磨碎了好送到厨房做饭呢,让莫茹在场里也能轻快一些。

莫茹点点头,“娘,我行的,队长和社员们把棉花交给我,我一定会负责到底的。”她可是护棉英雄啊,不只是拿虫子,拾棉花也管的。

见她说得轻松,张翠花也就不再多管,毕竟大仙是有法门的啊。

她道:“那行,每天过过称拾多少斤,和别人一样算工分。”

为了鼓励妇女拾棉花,周诚志也有办法,拾棉花不是固定一天几工分,而是称棉花重量。

拾棉花的时间差不多从头到尾有一个月,三秋大忙的时候棉花也进入盛花期,一夜之间开一坡,必须要抢收。

壮劳力去干重活,弱劳力就负责拾棉花,尤其是一些半大丫头也能跟着挣工分。

这一个月也是补贴她们,敞开给她们挣工分的机会,因为十斤棉花四工分拾得多赚工分多,没有上限。

如果是吴美英、张够这样的去拾,一天能有一百斤,陈秀芳这种也就是三十来斤,但是在工分的鼓舞下,她们是可以达到五十斤的。

不过也不是天天有这样的好事,毕竟以前棉花不丰产,一个月里也就是有那么三波盛花期。

周诚志知道要靠着妇女们劳动,所以让张翠花适时地涨工分鼓励,拾棉花就改成十斤五工分和掰棒子刨地瓜齐头并进。

张翠花心里想的是:

大仙作法,那棉花就有救了啊!

谢天谢地,祖宗保佑!

毛/主席万岁,三面红旗万岁!

儿媳妇又要狠赚一波工分了,几个壮劳力都比不了的。

☆、第103章 挨训

商量妥了,莫茹就要家去,到了门口又看到那些锅灶,她忍不住去对张翠花道:“娘,怎么把灶台都排着垒,多浪费啊,要是转圈垒多好啊,一个底下生火几个锅都热乎。”

因为她前世南方老家就是这样的啊,一个灶台可以安三口到五口锅呢,还能顺便烧水,一点都不浪费柴火。

当地因为要睡炕,一口锅通着一个炕,现在大锅饭,大食堂,也不通着炕,那还不如就直接垒一圈呢。

张翠花一听,还真是个门儿!

她道:“我去找恁爷商量。”

她就让人去地里把周诚仁周玉忠和周诚信叫回来,几个老头儿碰碰头,让他们商量怎么垒个半环形灶台。

莫茹只要说一声,根本不用出图纸,几个老头儿就能集思广益。

周玉忠心思最巧,当场就比划出来一个三连灶、五连灶,要是这样的话一顿就做一次,不用再像以前那样窝窝头要蒸好几次。

灶头多了,做一伙就够吃一顿的,还能有盈余补贴下顿,不需要做好几次。

关键是省柴火啊!

当地没有山,也没有煤矿,柴火也是稀缺物资。

这么一说几个老头儿就回去摆弄,也不在队长家墙外了,而是在村中间找一块空地方,搭棚子垒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