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节(2 / 2)

六零年代好家庭 桃花露 2277 字 17小时前

这个问题莫应棠的人生阅历还回答不了。

但是莫茹和周明愈可以啊,就如同很多暴发户老板面对给他打工的大学毕业生们总是有一种优越感:看,你们学习好考大学,老子没考上,可你们还是要给我打工,你说读大学有什么用?

读书有用吗?

当有些人经历挫折以后,就会发出这种询问,进而生出一种读书无用论。

莫茹自然不会从你读书可以明智,读书可以增长见识之类的大道理来给他讲,他是一个孩子,还是一个出生在被打压家庭的孩子,说这些不如直接从他的疮疤下手。

“小弟,你要是好好读书学习,那咱家就不用再过苦日子,也没人敢再欺负爹娘。”

莫应熠慢慢地低下头,被姐姐说到痛处,他没有办法再反驳。

如果只是为了自己去读书,他觉得他不想读,可如果是为了爹娘,他又觉得似乎义不容辞。

原本他是最小的,家里的事儿有爹娘大哥顶着,怎么也轮不到他头上。可现在突然有一种家里的担子要压到他肩头的感觉,他有些害怕、迷茫。

沈淑君也道:“小熠,不说远的,单说近的。你看咱们挖水渠,社员一个个累死累活二十趟才赚一个工分,当干部的站在上面指手画脚,什么也不用干轻松拿十五工分。你要是读书,就能找一份好工作,不但赚钱多,还不用风吹日晒雨淋,这是多少人做梦都想的呢。难道你不想去城里工作吗?开车、卖猪肉、站柜台,来了好东西你先挑,也可以给爹娘姐姐哥哥们买点好吃好用的,好处多着呢。”

莫应棠见莫应熠还要说什么,立刻冷着脸哼了一声,“让你去就去,那么多废话。”

莫应熠彻底不响了。

莫树杰见小儿子耷拉着脑袋,就道:“出了正月再说吧。”

周明愈笑了笑,“小熠,要不要跟姐姐姐夫去住几天啊?我们村可好玩了。”

莫茹心下一动,还是周明愈想的周到,张根发说春天要继续办识字班的,那小熠去了正好可以先试试,然后再送他去范木匠读书。

一听说去姐姐家,莫应熠立刻高兴起来,“娘,我可以吗?”

莫树杰和沈淑君却怕给周家添麻烦,毕竟没有分家,大家一起过日子,妮儿带弟弟去不好。

沈淑君道:“现在都生产队吃饭,去了不方便,还是……”

周明愈道:“娘,不要紧的,我们去队里把小熠的口粮支过去就成。”

莫茹也道:“他去了不是闲着玩儿的,要读书识字,还要帮忙看着弟弟妹妹,领着他们一起读书,不会轻松的。”

她瞥了莫应熠一眼,淡淡地道:“既然你那么害怕上学,生怕学不好考不上丢人,先去我们村上识字班再说吧。”

“姐——,我才不怕呢!”莫应熠受了激将,立刻上当。

大家都笑起来。

突然后窗处传来“啪嗒”一声,莫应棠跑到后窗下喝道:“谁!”

☆、第180章 坏苗头

莫应棠和周明愈想跑出去看看, 沈淑君道:“不用啦,咱们也没说什么怕人的, 自然不怕隔墙有耳, 随便他们吧。”

这些年也不是不知道,每天都有人在房后屋前偷听监视, 现在女儿女婿回来撑腰, 还是劳模, 那些人自然不放心,少不得每天听听墙角。

反正说要紧事儿的时候就小点声,后面的人根本听不见什么, 今夜说的也不是什么秘密事儿, 更不怕偷听。

果然,莫应棠和周明愈去后面看看, 没看到任何人影。

第二日一早,莫茹和周明愈又去书记和大队长家走一趟, 这一次不是找茬的,大家都和和气气的,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龌蹉一样。

“劳模同志,这几天住的可习惯啊?”崔发忠一改那日的阴沉, 这一次笑得非常和气, 崔发平更如此。

见他们这般会演戏,莫茹和周明愈自然不能落了下乘, 既然不能立刻分出胜负, 更不能鱼死网破, 大家还是要在一个大队好好过日子,当然要握手言和。

哪怕只是表面的和平。

“住得很好,宾至如归,多谢几位这几天的照顾。”莫茹也恢复了她往日的亲和力,只是眉梢眼角总是带着些许的讥讽,“大队每天派人在我家房前屋后巡夜,真是照顾周到,安全得很,有你们这样费心思地照顾,我们走后也放心的。”

派人监视的事儿,当然要点一下,别以为自家人不知道。

崔发忠面色如常,一副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笑道:“身为干部,自然要为社员们安全着想。每天安排巡夜的,这也是传统。”

周明愈微微挑眉,笑了笑,“我岳父家偏僻一些,还请书记和队长多多照顾啊,让巡夜的晚上多辛苦一下,走到尽头。”

崔发平脸上有些尴尬。

又说了几句大家心知肚明的话,莫茹就要求开介绍信、盖章、预支小弟一个月的口粮。

崔发平巴不得他们赶紧走,别说是莫应熠的,就算三个弟弟都去也不要紧,所以办得顺顺利利一点波折都没有。

这让莫树杰夫妻好一个感慨万千。

至于莫应熠,让他自己去好几里外去上学不乐意,去姐姐家倒是很开心。

临走之前莫茹又悄悄给沈淑君五块钱,沈淑君也没拒绝,“这个算借的,以后让弟弟们还。”

莫茹嗔道:“娘,你这样说我可不高兴的,难道弟弟是自家人,我就不是?”

沈淑君轻轻地捶她,“瞎说,你要是给一毛两毛,我就当你孝敬的,你给这样一大笔钱,我有点害怕呢。”

莫茹小声道:“所以娘你收着别让人知道,免得吓着他们。”

吃过晌饭,周明愈用柳条兜背着莫应熠的口粮和沈淑君给的棉花、布,莫茹背着闺女,莫应熠背着一个补丁摞补丁的布包,几人告辞回周家村。

路上所过之处,都是在地里忙活的农民和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