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节(1 / 2)

六零年代好家庭 桃花露 2072 字 12小时前

周明愈忙拿起来和周诚志一起看,快速扫了一眼,喜得他心脏都猛得跳起来!

周诚志:混小子知道老子不认识字还让我看,看了又不说,你笑个屁。

周明愈看他脸黑着就赶紧告诉他,原来在文昌县和高成县交界处老母猪山发现了新煤矿,经过勘探数量和地区的坊子煤矿差不多。

这可是一个大好消息啊。

有了煤矿,那高进县也不用挨冻了。

至于空气污染什么的,冻不死以后再说吧。

而且这两位县的县长亲自批示,在邻近的兄弟县中,要向高进县倾斜,允许他们县多买煤,好答谢他们帮忙灭蝗的善举。

高进县可以多拉煤,那红旗公社、先锋大队不也跟着沾光嘛,这个道理他们自然懂。

相玉亭笑道:“周队长,公社懂你们的难处,今年大雨小雨不断,地里收成不好,粮食不够,烧火草不够。咱们公社也早就跟县委反应,这不县委领导们就传达了解决办法。吕书记亲自批示,要在咱们县东关公社成立一个煤炭中转站,到时候咱们公社也不用大老远跑到老母猪山去拉煤啦,哈哈。”

大家都笑起来。

周诚志扯着周明愈就站起来,一个劲地作揖鞠躬,“领导们记挂俺们,那俺们也不能没出息,克服困难,造纸厂一定要办下去。”

他自己都离不开手纸,要让他再用石头木棍的,他可受不了。

林纾也笑道:“谢谢领导们关心民生疾苦,是我等的福气,今年冬天咱们办公室也都生上炉子了。”

办公室是空屋子,没有火气,冬天零下十几度,穿着棉袄棉裤也冻死个人。

有炉子就不一样啦。

其实他们办公室炉子都是有的,只可惜煤不够。

周明愈还寻思怎么才能多要点呢,可以按季度去拉,也可以按年去拉,毕竟造纸厂要常年开着。

他还想干点别的事儿呢。

这时候柳红旗站起来,笑了笑,“今日让你们赶上了好时候,我做主给你们批——”

他看了一眼文件,见对面俩人一脸期盼地盯着他呢,笑了笑,“先批五十吨吧。”

☆、第223章

天气越来越冷, 冬天百草枯折万物肃杀,地里的活儿早就干完, 今年上头没组织挖河渠, 农民就彻底闲下来。

这时候除了编席、编草鞋的, 一般人也都没事儿干, 可以光明正大地猫冬、串门、闲磕牙。

不过先锋大队可没那么闲。

上个月周诚志带着周明愈去公社哭穷, 要回来一张拉煤的条子, 第二天周诚志就带人赶着五辆大车去高成县拉煤。

周明愈跟车去的,先去煤矿认认门,跟新上任的单厂长套套近乎。他以生产队的名义给厂长单腾飞带了一小篓子蘑菇,一小罐子自制咸鸭蛋,还有二十个生鸡蛋。

单腾飞虽然家里并不缺钱, 吃喝也不缺,可冬天里这样新鲜的蘑菇,还别说——真没有。

就是那流油喷香,吃起来还沙沙的咸鸭蛋, 他也没有。

所以这两样真是好东西,送到了他心坎里。

就说那鸡蛋,莫茹她们用虫子喂的, 自然比别家喂野菜和一点谷糠麸子的下蛋要香, 鸡蛋不但要大一圈, 那蛋黄的颜色也是干黄的, 吃起来带着一股子香味儿。

单腾飞之前就听自己叔叔说过高进县红旗公社的俩劳模, 来帮他们抓蝗虫来着, 现在自己县发现了煤矿,反正也是要卖煤的,卖给谁不是卖?先给劳模提货也算报答人家。

他自然都答应着,就算周明愈什么不带,他也会好好地给提货的。

毕竟这是高书记提起来就夸的劳模啊,再说人家多懂事,拿着条子来的还带稀罕东西呢,就冲着这个,单腾飞印象也不错。

“老弟,以后用完了只管来拉,我这个厂长手里也能批几吨的条子呢,多了没有,一个月三两吨还是可以的。”

反正批条子也只是给个购买资格,钱还是要付的,做个顺嘴人情不费事。

周明愈自然高兴,虽然公社给批了五十吨,可要是摊子铺开,五十吨煤根本不够,要源源不断地运来才行。

五十吨煤,周明愈他们一下子是拉不光的,好在也没规定到期作废,他们过两天继续来拉。

周明愈他们走了以后,单腾飞就把那些东西拿自己宿舍去。

自从五月里发现了煤矿,这里也盖起了宿舍大院,专门安置干部和矿工们。

中秋以后大院盖起来,煤矿也正式开始产煤,家属们就可以跟着搬过来。

之后又调来几个老师,划拨两间屋子当幼儿园和小学,划拨一间屋子当医务室,县城调一个大夫一个护士过来。

就这样,简陋的煤矿场也算初步建立起来,并且投入生产中。

单腾飞的爱人刘爱梅最近很犯愁,搬来这里以后儿子胃口不好,不知道是水土不服还是什么原因,反正不爱吃饭,逼着能吃半个馒头,不逼着一口也不想吃。

一开始刘爱梅寻思是不是舍不得县城,就跟他们说要是不习惯以后还回县城去,孩子也没见好。

这会儿看单腾飞回来,还带了好些吃的,居然有这么新鲜的蘑菇。晚饭她就做了一个蘑菇鸡蛋汤,还切了一把韭菜进去,再切了一盘咸鸭蛋。

那俩孩子原本不想吃饭,结果这会儿看着那流油的咸鸭蛋甚是好奇,拿筷子戳了一点尝尝,沙沙的香香的,忍不住就又戳了一点,最后干脆拿起来咬一口。

那鸭蛋黄都是鸭子吃小鱼、虫子下出来的,富含蛋白质,莫茹又用白酒、花椒、大料、糖等做成了汤汁腌的,还特意放在空间一段时间,这会儿拿出来正好吃。

比起外面人自己腌的,不知道好吃多少倍!

单小松:“咦,好吃,再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