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节(2 / 2)

六零年代好家庭 桃花露 2447 字 17小时前

所以,不管他们干什么,都是正确的!

他们不满足于在街上破/四旧,于是又冲进寺庙,把和尚们赶出来,把神像砸烂,冲进博物馆,把文物砸烂,冲进古迹等统统砸烂。

他们还冲进个人家里,那些唱戏的、拍电影的等文艺工作者,也统统被斗,戏服等等也被烧掉。

那些文化工作者,大学者,家里的收藏,各种古籍珍本、书籍、字画、古董等等,也统统被学生们查抄没收,或者砸烂,或者烧掉,或者缴获,或者被藏匿。

有些学生搜到金条、金银首饰等等,揣进自己兜里,以至于后来在广场接见的时候,在拥挤中很多学生口袋里的金条财物掉在地上而不知道。等学生们过后,解放军们打扫广场的时候,才发现那些财物。

实在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所以后来学生们被下放农村劳动的时候,很多人委屈不满,可也有人拍手叫好,觉得下放的好。他们太无法无天,太不知道敬畏是什么,整个社会都被他们给打烂掉。

他们被下放也是一报还一报。

哪怕很多学生是本分的,随波逐流的,或者并没有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可大浪淘沙,整个阶层都被波及的时候,个人是逃避不掉的。

就如同那些在建国初期组织反右各种打击别人的,在文化运动初期又被别人打倒,而这个别人在中期又被后来者打倒,后来者又被冲击掉……

大浪淘沙,自来如此。

学生运动如此,工人运动也如此。

整个红八月,是学生们的天下,一直持续到66年底,都是他们呼风唤雨的时刻。

被接见以后,莫茹和周明愈也没有立刻返回,他俩带着莫应熠和几个不愿意打砸别人的学生,暗中去保护抢救那些文物。

既然来了,他们总得做点有用的事情。

好在故宫有总理的直接命令派驻军保护,那些学生们不能冲进去直接把最大的封建建筑紫禁城烧掉。

还有一些重要的博物馆、文物,也都是被保护起来的。

学生们打烂的基本是一些不能动的地面文物、雕塑等等,比如圆明园原本就被八国联军烧坏的神像,以及各大寺庙的神像等等。

再就是民间收藏家们的收藏以及私人财物。

莫茹和周明愈提前先去一些有名的景点“扫荡”一遍,悄悄地把那些显眼的给收起来,然后等学生们结队来的时候,他们也会大喊“已经打烂了,打过了!”

到处都是学生,带着红袖章,举着红旗,很多人也不能分辨到底谁是谁,听说打烂过就走掉去别处。

这么着,两人也挽救了不少景点。

他们还去各街道,趁着晚上把人家那些要被打烂的匾额收下来,有些是明清流传下来的,店家自己不舍的打烂或者心存侥幸,学生们就要教他们做人。

莫茹就替他们收着,等过了这段岁月,再还给他们也不迟。

有周明愈提前指引,他们还去“拜访”一些名人家里,也没机会说明来意就当他们也是闹革命的学生,反正没有人敢阻拦、反抗。别的学生们是吆三喝四地抢出去,然后砸烂、烧掉,他俩则是悄悄地收走,然后莫茹会做一个记号,标记好是谁家的以后再返还他们。

他们还尾随着其他的学生队伍,等他们冲进去以后,他俩也进去,趁乱就收东西,好东西都被收走,一些样子货就留给他们打烂发泄一下。

尤其那些古董、字画、书籍、戏服、首饰等等只要有机会就全部收起来。

甚至有些古董家具莫茹也趁乱趁黑给收了,后来主家在他们走后诧异得跟见鬼一样,因为那些家具学生们拿不动,所以一般都是拿斧头直接劈破的。可他们也没有看到残渣,也没有看到被烧掉,那去哪里了???

不少人一碰头,纷纷发现了这个事情,却想不通是为什么。

他们一般都是一些大知识分子,大学者,读书多,脑洞大,少不得就要想一下灵异事件或者封建迷信。

最后他们都:!!!不要说出去,感觉那是在保护这些财物。

虽然同样是失去,可对他们来说,被人妥善收藏起来,和被人扔在地上践踏烧毁,那是不一样的。

尤其那些喜爱书画之人,看着自己的心血宝贝被撕毁烧掉,他们宁愿送给一个可以好好保护它们的人手里啊。

甚至还有人悄悄打听,要送给谁,送到哪里等等,都希望自己的宝贝能够逃过一劫,哪怕是在别人的手里绽放光彩,只要平平安安,一切都好。

这日晚上,莫茹和周明愈两人从一位名人的院子里溜走,走到无人处,莫茹扯扯周明愈的衣袖停下。

她身体微微发抖。

周明愈感觉到她的一样,立刻抱住她,关切道:“怎么啦?”

莫茹伤心道:“周愈,空间满了。”

这么大的空间也满了!!!

可是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还有很多文物古董没保护起来呢!

周明愈想了想,“要不咱们找个地方,把一些大件先藏在那里。”

说是藏,这时候能藏到哪里去?学生们那是无孔不入的,犄角旮旯也能拖出来打烂。

莫茹情绪很低落,她多想做更多更多的事儿啊。

周明愈抱住她,劝慰她,“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我们只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是要拯救世界。”

没人可以当救世主,他们也从来没当自己是救世主,他更不能让莫茹有太多的心理压力,他们只需要做力所能及的就好。

莫茹点点头,“我知道的,就是……哎,没啥,咱们回招待所吧。”话虽然那样说,可心里还是着急难过得很。

期间他们转了几次住处,现在住在老城区的一个招待所,就为了更方便收集各种物品。

虽然他们早就说过只做做力所能及的就行,可看到那么多人家遭殃,那么多人家几代人收藏的书籍被祸害,她还是忍不住心疼,恨不得全都给收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