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太平闻唐冠(2 / 2)

调教武周 染指水墨 1931 字 14天前

.....

长安,大明宫中。

“公主,不能乱翻啊!”宫女神态焦急的对眼前正在东寻西翻的少女说道。

少女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年纪,可发育之好令人咂舌,胸前玉兔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宫装本就浅薄,少女行动间不时晃动。

若唐冠在场必然暗咽吐沫,这少女脸蛋至今为止见到的女子中也只有林雨熏可比,可身材却不可同曰而语。

“腮凝新荔,鼻腻鹅脂”倒是成了这少女的真实写照,眉宇间与那武曌倒是有几分相似。

“找到了!”少女终于在母亲常坐之处,寻到了要寻物事,却是两张精裱过的卷轴,所放之处也颇为隐蔽,可见存放之人保管用心,人说诗词歌赋,锦绣文章。

这锦绣可不单单指字句的非凡,装裱成了一个细活,人靠衣裳马靠鞍,那这文便要靠裱,宫中裱匠都是千里寻一,这两幅卷轴显得精致异常。

“公主”小宫女见状惊呼,可又不敢阻拦,天后对这小公主的疼爱是众人皆知的。

这少女三两下拆开卷轴,边说道:“母后和裴伯伯把这人夸上天了,我倒要看看他有什么本事”

少女颇带不服气的望向诗文,却是那首《钱塘湖春行》。先是有些戏谑,而后黛眉微皱起来。

“一派胡言,西湖哪有那么美!”良久后,这少女先是惊艳神色一闪,而后低声嘟囔。

小宫女望了望四下无人也壮起胆子上前察看:“公主,这写诗之人唐去病听说只有八岁呢”

“哼,我五岁也能写诗呢”

小宫女见少女有些底气不足的模样,偷偷掩嘴一笑。

“好啊!你敢笑我,你信不信我把你送到司衣坊”

“啊!怜儿不敢了”这小宫女闻言脸色一白,慌忙跪在地上。

少女说话时语气骄横,与她这绝美容颜完全不搭。

“给你说笑啦”少女见怜儿吓成这样,也不再吓唬她。

“你去桌上拿支笔来”

怜儿闻言犹豫了一下道:“公主,你要做什么?”

“让你拿你就拿好了”

怜儿不敢怠慢,走到案前拿过一只笔来递给少女。

少女望着两幅卷轴微微一笑,接过来便想对其下笔。

怜儿大吃一惊,想要上前阻拦,可又碍于少女威严,只好束手看着。

只见少女在那空白之处写道:“八岁黄口郎,堂皇说大话。背后无德尽,随人议长短。小儿不识愁滋味,为赋诗词强说愁。入得冠冕天皇眼,却道天凉好个秋”

不得不说唐冠的蝴蝶效应之犀利,这一首极近讽刺之能事的诗文落在他的剽窃大作之旁,倒也是相得益彰。可奇怪的是这首诗,如果唐冠看到也要眼皮直跳,其中两句明明像是那“辛弃疾”的佳作。

少女落下最后一点笔墨,还是意犹未尽,这些天来朝中对这唐去病议论纷纷,**中人也对天后所藏的两首诗文大感好奇。

就在少女暗暗得意之际,一个威严女声传来:“太平,你在做什么?”(注:终于写到太平公主,她的名字没有流传下来,暂时用封号代替)

少女暗道一声糟糕,慌忙跳下龙榻,跪在地上道:“儿臣参见母后”

只见身后站着一美貌女子,小宫女早已跪伏在地,不敢出声。

这女子一袭凤袍,乌云流簪鬓,瀑布般垂下,一双美目望向榻上被打开的卷轴,显出愠怒神色,赫然是当今天后武曌。

那少女俏首偷偷打量了下女子,不敢说话,没想到还在处理朝政的母后竟突然返回寝宫。

女子玉步微挪,拿起卷轴瞧了一眼,望到少女的诗文,不由一愣。

随即呵斥道:“太平!”

“儿臣知错了”这少女倒是机警,见自己母后动怒,立即摆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

武后见状气急反笑,拉起太平公主,数落道:“人家的文章,你怎么能胡乱批改”

太平公主四字在史上可谓大名鼎鼎,武则天第二的名号也让唐冠久闻,但远在运河途中的唐冠还不知自己的“大作”惨遭其恶搞。

太平公主见母亲似乎没有大发雷霆模样,撒娇道:“他名字我都听腻了,只是想看看他写的什么嘛”

武曌颇有些溺爱的望了一眼太平公主,出声道:“来人,拿去找学士临摹一份,重新装裱”

听到武后这么说,太平公主小嘴嘟起道:“母后~”

“好了,看来我还要把你送回道观”

“我才不要”太平公主闻言瞬间小脸拉下,不敢说话。

武曌轻轻一笑,小心翼翼的拿起另一份卷轴,见上面并没有其他涂鸦,暗松一口气道:“贤人之作,实属难得,你都要嫁为人妇了,以后到了亲家,不要这般顽皮了”

听到这话太平公主本就阴沉的俏脸更加难看道:“母后,我才不要嫁给那草包...”

“胡说!薛绍满门忠良,是咱们的因缘亲家,你这张小嘴总是不饶人”

武后黛眉一挑,太平公主跺跺脚,“父皇还在,一定不会让我嫁给他”说罢转身便想走。

当今能与武后耍这份小脾气的也只有她了,武后见状摇头一笑,直到太平公主走出殿外,脸上笑容才一点点褪去。

冷冷的望了一眼案上卷轴,将其捧起,放入一个更加隐蔽的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