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二章坚守(2 / 2)

锦衣风流 大苹果 1867 字 13小时前

宋楠挑指赞道:“皇上圣明。”

正德抄起一块大石道:“朕用这个。”说罢呼的一声投了下去,不偏不倚砸在一名鞑子的头上,顿时砸的脑浆迸裂摔了下去。

宋楠的霰弹火枪一亮相,便干掉了几十名鞑子,本来心灰意冷的局面顿时改观,黎明到现在众人目睹数百随侍兵马被屠杀,又被围困在孤峰之上,本是自忖毫无生还希望,突然间便好像看到了希望之光,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

宋楠心里却清楚的很,二十几只霰弹火铳枪,每人配备的弹药不过百余发,鞑子若不顾一切的往上爬,结果不言而喻,但士气可鼓不可泄,宋楠是绝不会在这时候煞风景的,只拉过万志来吩咐,不到关键时候不准用霰弹火铳轰击。

正德投下的石头提醒了众人,十来名带刀官没有火铳可用,峰顶又没弓箭,眼巴巴的干瞪眼正着急,见皇上石头建功,马上开始遍地的板起石头来往下砸。

鞑子兵死伤惨重,赶紧吹号退却,等待进一步的命令;秃猛可倒是无所谓,明朝皇帝已经是瓮中之鳖,除非长了翅膀,抓住他只是迟早的事。

退下来之后不久,鞑子便又组织了一次强攻,但在山顶上石头和火铳的猛烈打击之下,很快便又付出数十条生命的代价,以失败告终。

秃猛可索性下令扎营围困,明军配了火器,又在高度的警惕,这时候还不如围困不攻,顶上没吃没喝,他们又能坚持多久?

一下午时间,鞑子并未再发动一次进攻,而是在堡垒内外扎下营帐,只不断命人往上喊话劝降,傍晚的时候,鞑子兵又在下边生起篝火烤起了牛羊,香味直飘到烽火台顶,想以此来勾起饥饿的明军的食欲,提醒他们处在饿肚子的境地。

峰顶上的众人却在宋楠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宋楠命人将峰顶的树木尽数砍伐下来搭建了几处可以睡觉的庇护所,要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晚上可不能谁在山石上受凉挨冻。

甚至在边缘一处大石头的背面搭建了出恭的茅房,并命人收集了凹处存积的雨水用作漱洗,将杂草碎石清理出一小片地面用作鼓舞士气的训练场。

宋楠在后世的野外生存技巧尽数在此时派上了用场,在这种情形下,保持斗志和士气是最重要的,一切井井有条的安排都在向别人传达着一个积极的信号,那便是鞑子根本就攻不上来,一定能守到援军到达之日。

鞑子兵既然不进攻,白天的时间众人便轮流的睡觉休息,下午的时候宋楠也熬不住了,昨夜彻夜未眠往这峰顶搬运物资,此刻紧张的精神稍微松懈下来,顿时疲倦的很;看鞑子一时半会儿没有攻上来的迹象,宋楠安排好警戒便来到一块岩石北面晒着太阳闭目睡去。

不知什么时候,宋楠睁开眼来,见天上已经是繁星点点,身上披着一件披风,身前还燃着一堆篝火,身旁一个娇小的身影正枕着自己的大腿睡得正香。

宋楠盯着那张姣美的面孔仔细的欣赏,戴素儿真是美得惊心动魄,双眉之间的美人痣在篝火的映照下娇艳欲滴,粉红的双唇娇嫩的如同花瓣,让人很想扑上去咬住狠狠的吮吸。

或许是夜里风凉,戴素儿缩了缩身子,将身体往宋楠的身上贴的更紧,宋楠的大腿能感觉到那一双坚挺的柔软在摩擦,心中动了动,欠身将身上的披风取下披在戴素儿身上。

戴素儿惊醒过来,抬头看见宋楠正微笑看着自己,脸上一红道:“公子,你醒啦。”

宋楠道:“你怎地在这里睡了,不是替你和公主搭了睡觉的地方么?”

戴素儿道:“公主睡着了我才来的,看不见你……我不敢睡。”说着欠身将身上的披风取下要替宋楠盖上。

宋楠摆手道:“我不冷”

戴素儿道:“现在你的身子才是最重要的,你可不能生病,大家都指望着你呢,这披风可是公主特地要奴家送来的。”

宋楠笑道:“你这么一说我的压力好大,不用这么给我压力。”

戴素儿道:“奴家说的是实情,奴家白天怕的要死,但见公子一副淡然的模样,便也不怕了;奴家看得出大家都是这种想法。”

宋楠摇头道:“我其实也怕的,但是怕又有何用?”

戴素儿轻声道:“奴家还当公子天不怕地不怕呢。”

宋楠笑道:“我给你讲个故事,曾经有一次,我去山中打猎,不小心被一群饿狼盯上了,慌不择路之下,我被逼上了一颗大树,那群狼便在树下等着我。”

戴素儿啊的一声道:“那可怎么办?”

宋楠微笑道:“我吓得要命,当时是深秋季节,天气有点冷,到了夜间我都快冻僵了,可是我没办法下去,狼群就蹲在树下等我,我也没带干粮;就这样,我在树上待了足足三天,饿了便摘树叶剥树皮吃,渴了便喝树洞里的积水,舔树叶上的白霜;那树上有个鸟窝,开始鸟儿还怕我,后来鸟儿都跳到我的肩膀上拉屎,它们恐怕以为我只是一根树枝了。”

戴素儿想笑,却又担心的道:“那你是怎么逃脱的?”

宋楠道:“好几回我差点摔下树去,我的身子完全没知觉,夜晚的时候我几乎要冻死,就在我要放弃的时候,狼群却比我还受不了,一夜之间便统统走的干干净净,我下了树,身子麻木,头晕眼花,几乎不能站立,但是我终于活了下来。”

戴素儿双手合十道:“天可怜见,菩萨保佑。”

宋楠笑道:“菩萨可不会保佑我,我能活下来只是因为一个原因,那便是坚持,熬过去,什么苦难都成过往云烟,苦尽方能甘来,这便是那件事对我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