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九曦拉着顾六灵,在一院子婆子丫鬟的注视下走了,八珍在身后放声大哭,“明明是我最像贵妃的……”
顾九曦连迈脚的速度都没变。
两人回到屋子,顾六灵叹了一声,“要不是你提醒……连我也要心软了。”
顾九曦道:“姐姐原本就是心最软的一个。”
经历这么一档子事儿,绣花也绣不进去了,顾六灵跟着顾九曦去小佛堂念了小半个时辰的经才算是平静下来。
等到掌灯十分,老太君终于回来了。
顾九曦跟顾六灵去请安,却见老太君脸色不太好。
外命妇请安虽是个荣耀,却不是什么轻松的活儿,一天都不能进食,连进水也要降到最低,毕竟等在皇后宫外磕头的,是整个京城的外命妇,还有专门从外地赶来的也不少。
而且也没有等到快到自己了再进宫的说法,所有人都是天不亮就要进宫,整整齐齐的排好队等着,像老太君这样身份的,还能在大殿里暖和没风的地方等着,若是官位不高,夫家又没什么背景的,那就只能在殿外吹冷风了。
一天下来,直接病到年后的人也不是没有。
只是老太君今日的脸上,却不像是受累,而像是有人给她受气了。
丫鬟给端了热水来泡脚,又一左一右蹲了两个给老太君揉腿,顾九曦看见老太君连脚都肿了,这要么是跪了很久,要么是站了很久,但是老太君这个年纪……谁敢呢?
老太君叹了口气,“宫里头不是好混的……”她看了看大太太又看二太太,“倒是连累你们两个了。”
两人急忙推辞,都说是一家人,理应有难同当。
老太君又看顾九曦,道:“我是再不打算送人进宫了,今儿这一遭……我是彻彻底底下定决心了!”老太君一边说着,一边锤起腿来。
那就是说跟贵妃有关了?顾九曦心里默默的想。
老太君道:“六灵,还不给你太太揉揉腿去。”六灵应了一声是,丫鬟给端了矮凳,让她坐在二太太身边。
顾九曦心里一阵跳,听见老太君又道:“九曦,你去给你大伯母揉腿。”
没法推辞,顾九曦胆战心惊坐在大太太脚下,只见大太太冲她一笑,揉了没一会就听大太太道:“唉,这么贴心一个姑娘,可惜生在三房了。”
☆、第062章
顾九曦胆战心惊,恨不得扑上去捂住大太太的嘴,只是大太太也知道今儿不是什么好时机,更像是提醒顾九曦一样,只说了这一句就把话题叉开了,转到除夕夜的晚宴上来。
顾九曦放下心来,也能较为自如的说起喜欢的菜色来,一时间屋里的郁闷气氛一扫而空,连老太君脸上都露了几分笑容出来。
清韵宫的内室里,只有皇帝跟贵妃两个人。
皇帝脸上已经有了一点不快,道:“你这两日是怎么了?整日的闹别扭,那个是你母亲!”
贵妃要了要牙,道:“说句犯忌讳的话,我毕竟不是皇后,我的母亲……还是规规矩矩的来,省得外头有人说我闲话。”
皇帝胸口起伏了几下,“顾太君年纪已经大了,又是国公夫人,按例也没有这样的。”
贵妃却想起来早先老太君说的“你并不是皇后”,还有一句“没有国公府就没有你这个贵妃”来,摇了摇头,道:“正是因为有臣妾的关系……我原先不知道她们都是这么说我的,眼下知道了,自然是要改过来的。”
皇帝哼了一声,只是想起来太医院人人都说贵妃命不久矣,只道:“你好好歇着,我去处理朝政。”
谁料贵妃伸手拉住了皇帝的袖子,“眼下都封笔了……您每年这个时候都是陪着我的……正日子要陪着皇后娘娘……眼看着我就要死了……兴许这是我最后一个年了。”
贵妃眼中含泪,一脸的期盼看着皇帝,“您能再陪着我过最后一个年吗?”
皇帝心中还有不快,可是看见自己心爱的妃子成了这个样子,不免有些心软,坐了下来,伸手搂着贵妃,让她靠在了自己肩上。
“别说这些傻话,”皇帝的声音放得很是轻柔,“太医说你快好了。”
贵妃悄无声息抹去了两滴眼泪,跪坐在床上看着皇帝,“陛下,要是我死了,你会不会把我忘了。”
皇帝被她说的也有了几分伤感。
他已经年近五旬,这些年身边去的……有父皇母后,后宫妃子,没长成就死了的皇子公主,还有在娘胎里没生下来,连带生母一起去的。
皇帝长叹一口气,“我还记你当初穿着一身樱草色的衣裳……”
贵妃听着,嘴角微微上翘,靠在皇帝肩上,就好像什么都不用想了。
“……还有你的荷包,直愣愣的就冲着我砸了过来,”皇帝轻笑,“砸得人生疼,也一下子就砸到了我心里。”皇帝抱紧贵妃,“荷包还在我书桌里头的小抽屉放着呢,我时不时拿出来把玩一二,你说,我怎么会把你忘了。”
贵妃将汹涌而出的眼泪全蹭在了皇帝的龙袍上,带着哽咽的鼻息道:“可是我怕陛下把我忘了。”
皇帝紧紧握着贵妃的手,“将来若是……我叫人封了这清韵宫,你虽不能陪着我下葬,不过我吩咐她们留着你常用的东西,将来等我也死了……放在我的棺木里头。”
贵妃紧紧抱着皇帝,半响才止了眼泪,道:“陛下可还记得我家里的侄女儿?”
皇帝一下子起了警惕心,声音也变得没了温度,“你家里一共九个侄女儿,你说的是哪一个。”
贵妃心酸,咬牙道:“最小的那两个,都跟我长的很像。”
皇帝叹道:“侄女儿像姑姑,倒也不足为奇。”
“我想着……能不能把她接进宫里来?”贵妃试探道。
皇帝如何不明白她的意思,只说,“这等事情,你回了皇后便是,她不会拦你的。”
贵妃咬牙又道:“可是究竟接哪一个好呢?”
皇帝长叹,“上回你接了一个,这次不如接另一个。你也跟着多听几遍经书,等心绪平静了,病也就好得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