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2 / 2)

“今夜星月无光,对岸的徐州斥候,窥视不到我营中的情况,明公不如趁机拔营。”

曹操以为然,接受了他的建议,遂连夜拔营,撤退西向。

撤退的途中,给吴资去了一封信,告诉他:因为部队的新兵太多,战力低下,不足以与荀贞决战,故此自己决定,放弃在济水两岸与荀贞战斗,现在已率军向西,撤往东郡了,“公如欲守土,我当自东郡援公;公如欲暂避徐州锋锐,我在东郡候公”,言外之意,我已经带兵走了,至於你济阴郡兵,是打是撤,悉由你自己做主,叫吴资自己看着办。

曹操领兵,悄悄出营。

他以夏侯惇引精锐步骑殿后,以丁斐、曹纯护卫两翼,用史涣在前开道,刘若、蒋奇、李乾等将从行中军,摸黑出了营垒十余里,这才命令三军点起火把,加快行进的速度。

同时,传檄东郡,令守将做好接应的准备。

快到天亮,整个部队的侧后方,东南边来了数百人。

夏侯惇派军吏到中军,禀与曹操,说:有自称是冤句县尉,名叫李象的,引了县兵数百来投。

曹操听了,心中欢喜,想道:“我拥三万之众,不战而撤,陈公台弃我而走,我正愁该如何振奋士气,凝聚军心,即有冤句县尉引众来投。真是天助我也!”当下传令,唤那李象来见。

曹操部曲三万,加上近千辆的辎重车,在道路上拉出了一个很长的队伍;夏侯惇殿后的部队,离主力又有一段距离。

故此,曹操边行边等,直等了约小半个时辰,方见两人被之前来禀的那个军吏带到。

曹操看去,见这两人,一个须髯浓密,一个半截眉毛。

须髯浓密那个,相貌颇壮;半截眉毛那位,略显贼眉鼠眼。

曹操倒不以貌取士,召他两人近前,亲切地问道:“哪位是李县尉?”

李象应道:“下官冤句县尉李象。”介绍贼眉鼠眼那人,说道,“这是鄙县的门下游徼梁逵。”

曹操微笑颔首,上下打量李亮、梁逵,赞了一声,说道:“真壮士也!”

梁逵是头次与这样大的官这么近距离的接触,紧张得不得了,结结巴巴地说道:“小人与李尉君听说曹公屯兵济水南岸,以遏荀镇东西进,故此特地来投,愿为曹公效力。”

李象瞥了他眼,心道:“哪壶不开提哪壶!曹孟德都已经撤兵西去了,还说‘以遏荀镇东西进’,这不是当人面,揭人短么?”觑曹操神色,却见曹操从容自若。

听他喟叹说道:“说来我本是要在济水两岸与荀镇东决一死战,拼死也要护我济阴百姓,不受徐州兵害的!奈何数次向贵郡征募粮秣、民夫,贵郡皆不能给我。我军中乏粮,而荀镇东惧我兵威,又迟迟不敢渡济,万般无法,我这才不得不拔营撤兵,且先还入东郡,再作打算。”

李象心中称赞,暗地里给曹操挑了个大拇指,想道:“说的好!”不敢再让梁逵这个没眼色的说话,接口说道,“来日方长。谚云‘三十河东,三十河西’。今日将军由济西撤兵,来日怎知不会是荀镇东从济东败走?将军英才伟略,明知进退,古之善战者,不过如是!”

曹操诧异地看了看李象,心道:“说的好!”对李象刮目相看,问道,“君家乡何地?”

李象答道:“象家并州。”

李象的家乡在并州上郡,也正是兖州离并州太远,中间隔着冀州,故是他在看出冤句守不住以后,才没有起归乡之念,而是来投曹操。

曹操叹道:“并州距此,数千里之遥,卿远去乡梓,为官济阴,碰上荀镇东侵我兖州,也是不易!为民难,为官亦难哉!”问李象,说道,“君随行部曲多少?”

“县兵五百人。”

“他们愿意离开故乡,从我入东郡么?”

“将军主兖的时日虽然尚不长,但将军的仁义恩德,我县百姓无人不知。这五百县兵,都自愿跟从将军去东郡。”

曹操大喜,说道:“好!”当即下令,表李象为别部司马,任梁逵为队率,除掉那五百县兵,又拨了五百兵马给他,让他一并统带,对李象说道,“君初到我军,还没有立下功劳,我不好立刻就擢君以显任,且以别部司马屈之,待君有功之后,我必论功行赏,不吝擢拔!”

别部司马可以自领一部,已是独立领兵的将佐了,这个军职不算低。

李象欢喜接受。

……

却说曹操撤兵以后,次日,对岸的荀贞斥候发现了曹营空虚,潜过河去,摸到营外,这才知道曹兵已撤,连忙赶回东岸,报与荀贞。

荀贞接报,怅然若失,顿足於地,顾与戏志才、荀攸、张昭等人说道:“却使孟德逃脱!”

戏志才对这个结局并不奇怪,他说道:“我军到时,曹东郡不在济水东岸筑营,而是出乘氏,去了西岸扎营,想来他当时就在想着找机会撤退逃走了!”

荀贞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曹操要是想与徐州兵开战,他肯定就会背靠乘氏,在济水东岸屯驻,但他却选择了在西岸扎营,把乘氏孤零零地留在了对岸,那只能是他早在荀贞兵到之初,就起了避战回撤之意。

荀贞笑道:“也罢,权容孟德逍遥几日,且等来日,我再听他为我鼓瑟堂上!”

戏志才说道:“曹东郡已率部遁走,乘氏,孤城而已,现下城内必定人心慌乱,一鼓可下。敢请明公一边传令攻城,一边麾军渡河,进取定陶!定陶既得,济阴为明公有矣。”

荀贞便就传令,叫乐进领兵攻城,叫许显等部搭建浮桥,率先渡河。

曹操的亲信将校都被他带在了身边,乘氏守将本非曹操的嫡系,曹操留给他的守卒又多是没怎么经过操练的新兵,亦无战力。此时曹操已走,城内自是毫无斗志。

乐进只把城池一围,还没开打,城中就降了。

由荀攸主持,给那城内没有战力的新卒,各发放了路费,遣之归家;把那有些战力的兵卒,听其个人的意愿,想回家的,也给路费,任之回去,愿投徐州兵的,则留用之。

搞定了这些事情,荀攸回到中军,部队还在过河,尚有小半未渡。

荀攸对荀贞说道:“明公,攻兖以今,前后屡战,我军俘获甚多,投入我军的兖州降卒目前不少,已两三千人了。近日来,降卒营与其它的营,发生了好几次的冲突。我军将士,颇有瞧不起他们的,甚至负责暂时掌管降营的那些将校,亦轻视降卒。长此以往,或会生乱。

“以攸愚见,不若把降卒整编一下,取其敢战士,组成一部,交由乐将军、潘校尉等统带。既为州里人,降卒应能心服;将来进攻东郡的时候,亦便於用他们为先锋。”

荀贞帐下的诸将校里边,兖州人不多,是兖州人并且位在校尉以上的,只有潘璋、乐进两个,故此荀攸说“州里人”,意思说的就是潘璋、乐进与兖州降卒是同州的老乡。

潘璋、乐进二人,且皆是东郡人,将来攻打东郡,他两个必是前锋的位置,故此荀攸又说“亦便於用他们为先锋”。

荀贞从谏如流,说道:“公达此议甚佳。”

他想了一想,说道,“之前吴资曾经遣了数千济阴郡兵给孟德,我军攻打昌邑一战,复败了他的骑督将杨章一部,伯符攻打冤句,又败其司马臧俊部,现而今,定陶城中定然空虚。攻打定陶,用不了那么多的兵马。事不宜迟,现在就可以教文谦留下部分军吏、部曲,对降卒进行改编。”想到就做,当即传令,命乐进着手此事。

却是济阴已在囊中,不必等到定陶打下,荀贞就有余力,对降卒进行改编整顿了。

乐进接到命令,选出了能干的得力军吏数十,给他们兵马千人,就在乘氏县外,召聚降卒,进行改编。改编不是一句话的事,还是比较复杂的。

首先,得把降卒的姓名、年岁、体貌、籍贯等等,编写成册,一式两份。一份军中自留,一份由幕府保存。其次,视情况而看,要么是仍旧保持降卒本有的编制,要么把他们打乱,重新从伍、什组织,直到队、屯、曲。再次,底层的军吏原则上从徐州兵的老卒中选用,但如有特别骁悍的降卒,也可任用,这就与第二条相同,也需要负责此事的徐州军吏,甄别办理。

最后,尽管各地州军、郡兵中使用的军法,基本区别不大,皆是汉家之法,但荀贞的部队,比与其它地区的部队,军法十分严明,亦需得给降卒“三令五申”,引起他们的重视。

种种般般,颇耗费时间。

荀贞不会在这里干等,遂将他们留下,等部队全部渡河之后,沿着济水向南,扑向济阴。